早在2018年8月,互金整治辦就下發了《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》,各網貸平臺積極響應并上報了相關名單。2018年10月,首批網絡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被納入央行征信系統。 據了解,目前央行征信中心只是將大型銀行和部分中小銀行,以及個別非銀行金融機構的(企業和個人負債)數據納入,而互聯網金融數據卻遲遲未能納入。一方面是由于P2P平臺的接入模式本身難度較大,另外平臺風控和實力也是很大的影響因素。 在此情況下,也有部分網貸平臺為提高自身風控能力,已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接入了央行征信,如合眾e貸、錢盆網、小樹時代等。據了解錢盆網去年10月份就已聯合第三方擔保機構完成了央行征信對接,已具備上傳借款用戶信用數據到央行征信系統的能力。 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后,失信者將面臨處處受限的窘境。征信黑名單通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,外界媒體或持卡人用來描述“個人的信用卡或貸款有嚴重逾期還款的記錄”的一個習慣用詞,也指“失信被執行人名單”。失信被執行人出行方式、貸款等將被嚴格限制,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,包括禁止乘坐飛機、列車軟臥;二是實施其他信用懲戒,包括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;三是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,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、董事、監事、高級管理人員等。 截至2018年末,全國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277萬人次,累計限制購買飛機票1704萬人次,限制購買動車高鐵票544萬人次。 業內人士認為,將互聯網金融領域惡意逃避債務的信息納入征信系統,對失信行為實施懲戒的手段和措施,既有助于敦促借款人及時償還債務,同時也有利于凈化互聯網金融環境,網貸行業將迎來更加健康的發展。
|